「仁愛」是中國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其理念在於關顧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的經典名句,因此善德學堂選擇了忠考節義的花木蘭作為本年度主題的代表人物。花木蘭因不忍心父親年老多病,於是勇於出征,代父從軍,彰顯仁愛關懷精神。學生將透過中國武術、中國風舞蹈、戲劇及朗誦/語言藝術,詮釋及演繹花木蘭的故事。
透過想像力遊戲、角色扮演、及戲劇練習,當中包括「喜怒哀樂」的表情練習,分析和模仿不同人物、動物的行為狀態,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和創造力。分析及揣摩不同劇本及角色,透過表演重現種種文化背景下,故事中人物的堅持與信念,增強學生對人物角色的理解能力及對時代背景的想像力。
古典文化中的詩詞歌賦,特別是古典詩詞,兼具語言和文化的雙重性質,透過朗誦及語言藝術課,更有效地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訓練學生們在朗誦時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變化,聲音的抑揚頓挫及輕重緩急的節奏技巧。
武術乃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為中國的國粹。透過學習不同傳統拳術,如:五形拳、龍形拳、猴形拳等,以及不同武術套路,如敬禮、套拳、基礎南拳及踢腿等套,讓學生更全面感受故事中的角色,同時訓練身體協調性,強身健體。
透過想像力遊戲、角色扮演、及戲劇練習,當中包括「喜怒哀樂」的表情練習,分析和模仿不同人物、動物的行為狀態,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和創造力。分析及揣摩不同劇本及角色,透過表演重現種種文化背景下,故事中人物的堅持與信念,增強學生對人物角色的理解能力及對時代背景的想像力。
古典文化中的詩詞歌賦,特別是古典詩詞,兼具語言和文化的雙重性質,透過朗誦及語言藝術課,更有效地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訓練學生們在朗誦時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變化,聲音的抑揚頓挫及輕重緩急的節奏技巧。
武術乃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為中國的國粹。透過學習不同傳統拳術,如:五形拳、龍形拳、猴形拳等,以及不同武術套路,如敬禮、套拳、基礎南拳及踢腿等套,讓學生更全面感受故事中的角色,同時訓練身體協調性,強身健體。
51237小時
3465人
245人
51237
小時
3465
人
245
人
香港善德基金會由多位曾於香港各大慈善團體董事局任職主席或要職的熱心人士於2014年7月創立,希望憑藉各成員在不同範疇的知識和能力,推動社會和諧,為年青人培養正向思維,亦會透過支持不同團體及愛港愛國活動,凝聚正念,齊建家國。
"*" indicates required fields